8月25日是2021年“全國低碳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低碳生活,綠建未來”。
早在今年年初,科技部印發的《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提出,在國家高新區率先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、工業廢水近零排放、碳達峰等目標,部分高新區率先實現碳中和。
6月,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多個國家高新區發起《國家高新區“碳達峰碳中和”行動宣言》,吹響了國家高新區“雙碳”行動的號角。
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,綠色發展在國家高新區已經擁有現實樣本。
無錫高新區
作為江蘇省首個零碳科技產業園,5月19日,位于無錫高新區的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揭牌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將“瞄準五地定位,實施五大工程,實現五個倍增”,持續推動綠色技術供給、構建綠色產業體系,著力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知名的低碳技術集聚區、產業示范區,積極爭創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范園區。
到“十四五”末,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在零碳領域將力爭引進各類科技企業1000家以上,打造1個核心區,9個低碳產業園區,2個低碳社區,實現零碳科技產業園科創濃度、人才密度、應用維度、產業高度和國際知名度的“五倍增”。
4月,松下能源(無錫)有限公司宣布已經實現了CO2零排放,這是松下集團在中國的首家零碳工廠。
為節能降耗,該公司引進了10條雙臂機器人、圖像檢測系統為主的自動裝配生產線,公司自動化率從30%左右提升到70%,削減人力資源30%,提高產能10%。
同時在耗能最大的車間里安裝了AI智能EMS節能自動控制系統,這是松下集團自主研發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節能自動化系統,可以根據溫度、濕度、送風風機頻率等指標實時調節生產設備,使之一直控制在最節能狀態。
蘇州工業園區
2014年以來,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歐萊雅蘇州尚美工廠啟動“零碳”探索,利用太陽能、風能和生物質能供電供熱,到2019年,該工廠產量提升3.5倍、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4年減少了100%,成為歐萊雅集團亞太及中國區的首個“零碳”工廠。
合肥高新區
5月28日,合肥高新區率先在全國工業園區層面出臺《合肥高新區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方案》和《合肥高新區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若干政策》。
合肥高新區依托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若干政策措施,圍繞支持使用減污降碳技術、清潔生產、環保管家、合同能源管理、低碳技術攻關及應用等方面,出臺10項政策,設定“環保鼓勵獎”和“環保技改獎”,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補貼。
制定出臺綠色低碳金融和產業十條政策,積極推進與央企和國資公司等合作設立綠色低碳發展基金,重點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。
打造碳中和全球創新策源地,依托中科大、中環院等高??蒲性核?,支持園區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應用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,重點開展光伏、氫能、儲能、CCUS等領域前沿技術創新研究,圍繞零碳、減碳、負碳技術,打造一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。
布局碳中和應用場景,園區中建材公司在平板玻璃行業率先使用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和封存技術。
濰坊高新區
8月,山東省濰坊市出臺《“氫進萬家”科技示范工程工作推進方案》,明確在濱海區、濰坊高新區先行先試,開展純氫管網、零碳氫能服務區、氫能社區、氫能園區、氫能港口、氫能科普基地建設,先期創建2個氫能園區、2個社區,搭建科技創新攻關、氫能產業鏈數據監控、重大成果示范與轉化3個重大氫能平臺,推進氫能制取、存儲、運輸、應用一體發展,全力打造國際領先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區。
常熟高新區
7月23日,常熟高新產城與蘇弘電力簽約共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。該項目一期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,覆蓋常熟高新區國資權屬屋頂,為高新區打造1至2個零碳示范產業園奠定基礎;二期將為常熟高新區入駐企業提供個性化屋頂能源綜合集成系統,助力高新區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園區。
清遠高新區
天安智谷攜手華為一起探索開展低碳綠色園區示范應用,通過天安智谷的園區載體作用,華為的零碳全場景解決方案, 實現綠色發電,高效配用電,以及智能儲能和智能調度,雙方合作構建5G零碳示范園區。綠色發電采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,加上智能光伏、優化器,實現零碳發電,同時通過智能儲能,降低度電成本。另一方面,利用配電網系統,提升用電效率,通過AI調優使數據中心、建筑等能效達到最優,使綜合能源系統的用電成本更低,用電效率更高。
蕭山臨江高新區
8月,位于臨江高科園的格力智慧園區通過相關部門審核,啟動建設杭州市首個“零碳+直流”園區。格力智慧園區占地1400畝,“零碳+直流”項目將鋪設整個園區,預計將于2021年底改造完成,屆時園區接駁車、物流叉車等工具和辦公樓、生產車間、數據中心等場所都將用上綠色清潔電。
來源:中國高新網